00 后大学生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全球化进程加速以及互联网深度普及的时代,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既为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接下来,我将结合学生喜欢思政课的原因,从多个维度为大家提供一些教学建议。
一、深刻理解思政课的科学理论,夯实教学根基
思政课之所以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其根本在于蕴含着科学的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真理,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必须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游刃有余。
(一)深入钻研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源头活水,教师应深入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原著,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国家与革命》等。通过研读原著,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核心观点和内在逻辑,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例如,在讲解《共产党宣言》时,教师要深入理解其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阐述,以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生动而准确地向学生传达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二)关注理论的发展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教师要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例,它涵盖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这一思想,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感受马克思主义的时代魅力。
(三)用科学理论回应现实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00 后大学生思维活跃,对社会现实问题充满关注,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国际关系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让学生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强大威力。例如,在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可以结合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实质,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和特点,使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现实意义。
二、契合学生实践需求,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思政课内容与学生的实践需求高度契合,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的实践需求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结合专业实践
00 后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教师可以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实践相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面临着不同的职业场景和实践需求,思政课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价值引领和道德规范。例如,对于理工科学生,在讲解科技创新相关内容时,可以引导他们思考科技伦理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对于文科学生,在讲解文化传承与创新时,可以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鼓励他们在文化领域积极探索,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通过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使思政课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锻炼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思政课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时,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调查方法,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强化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思政课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思政课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例如,针对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业压力、职业选择等方面遇到的困惑,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或开展专题讲座,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法、矛盾分析方法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的实用性和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提升教学的亲和力
思政课与学生思想的高度契合性是吸引学生的关键。00 后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和需求,采用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一)关注学生思想动态
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 00 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交流、社交媒体互动等。00 后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习惯于在网络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关注学生的动态,了解他们关心的热点话题和思想困惑。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感悟,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二)运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00 后大学生有着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偏好,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网络流行语、热门影视作品、明星故事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例如,在讲解理想信念时,可以结合一些青年偶像的奋斗经历,如苏炳添、全红婵等运动员的励志故事,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在讲解爱国主义时,可以引用一些网络上的正能量视频,如“中国抗疫纪录片”“中国航天成就”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运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案例,使思政课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00 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主题演讲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各个价值观的理解和体会;在讲解法律知识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法庭审判过程,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满足 00 后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直观性、形象性、互动性等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加生动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如 PPT、视频、动画等,将抽象的思政课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中国近现代史时,可以播放一些历史纪录片,如《复兴之路》《百年中国》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哲学概念和原理。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线上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学视频、电子书籍、在线测试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线下教学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实践教学等,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线上平台发布教学任务和学习资料,让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并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课后,通过线上平台布置作业和拓展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引入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教学
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教学是两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社会热点事件、历史故事、企业案例等,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思政课的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解职业道德时,可以引入一些企业员工违反职业道德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讲解国际关系时,可以结合当前的国际热点问题,如中美贸易摩擦、俄乌冲突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国际关系理论进行分析和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通过引入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为了上好 00 后大学生的思政课,教师应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对时事政治的敏锐性,将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教学中。
(二)提升专业素养
思政课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如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等。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拓宽知识面,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加强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要广泛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坚实的知识支撑。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和研究成果,及时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三)增强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教师要不断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设计方面,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堂组织方面,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评价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
(四)注重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思政课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重师德师风建设。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严谨治学,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风尚;要敬业奉献,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思政课教学工作中。通过良好的师德师风,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为学生树立榜样。
总之,针对 00 后大学生上好思政课,需要我们深刻理解思政课的科学理论,契合学生的实践需求,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师自身建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重要作用。
转载:资料库里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