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00后大学生的学情分析

时间:2025-04-28     来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部     阅读0

要上好一门课就必须先做好学情分析,00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深耕网络,思想观念变化非常快,经常发生我觉得是网上时兴的梗,学生觉得已经是烂大街的梗了。跟不上学生的想法,课堂效果就不好。所以得常常做学情分析。

首先看知识基础方面,都说思政课要讲道理,要讲深讲透讲活,但怎么讲,靠课堂。讲思政课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现实问题,避免自说自话。特别是00后对抽象理论兴趣不大,需要结合实际。

00后对国家认同度高,但缺乏辨别能力,他们的知识基础比较碎片化,尤其是来自网络的信息。他们信息获取能力强,但内容碎片化,可能系统性的知识基础不足。

然后是认知能力方面,00后主体意识强,参与意愿高,但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近几年暴露出他们的心理承压能力较弱,遇到挫折容易退缩。他们抗压能力弱,思想活跃但缺乏深度思考。这说明他们的认知能力可能偏向表面化,需要引导深入分析。

学习特点方面,建议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等方法,因为00后习惯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他们适应大学学习方式较慢,自律性差,容易拖延。他们更亲近网络,喜欢通过多媒体学习,但容易分心,他们的专注度持续时间不长,需要不断用新技术吸引他们。

还需要考虑他们的价值观,比如务实,注重个人奋斗,但可能忽视集体意识。这会影响学习动机,需要将个人目标与社会价值结合,提升学习意义。

他们主体意识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在表达自我上有意愿,但在深入分析问题上有欠缺。需要平衡这些点,设计既能发挥其主体性,又引导深度思考的教学方法。

总的来说,知识基础方面需要系统化,结合现实;认知能力需加强批判性思维;学习特点要求互动和多媒体手段,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特点,增强抗压能力。这些都需要在学情分析中体现,并引用相应的证据支持。

以下是近期总结的一份学情分析,欢迎老师们交流讨论:

一、知识基础:碎片化与务实性并存  

1.碎片化信息接收:作为“移动互联网一代”,00后大学生习惯于通过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渠道快速获取信息,导致知识结构呈现碎片化特征。他们虽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等系统化知识的掌握较薄弱,且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足。 

2.务实性价值导向:受市场经济环境影响,00后更关注个人成长与未来发展,倾向于将思政课内容与自身现实需求挂钩。例如,他们更易接受“将个人奋斗与社会进步结合”的务实理念,但对抽象理论兴趣较低。 

3.国家认同度高:成长于中国综合国力快速提升时期,00后普遍对国家发展成就高度认同,但对政治理论的深层逻辑(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存在“理论迷思”,需通过案例教学将理论转化为通俗内容。

二、认知能力:主体意识强但深度不足  

1.主体意识与批判性思维:00后强调自我表达与个性展示,对传统权威式教学接受度较低,更期待师生平等互动。调研显示,超半数学生认为思政课需激发其主体性。然而,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容易陷入“观点输出强、逻辑论证弱”的困境。 

2.认知早熟与抗压能力弱:受网络环境影响,00后对社会的表层认知较早熟,但对复杂问题的分析缺乏深度。同时,因成长过程中受家庭过度保护,部分学生心理敏感,面对学业压力或理论难点时易产生焦虑情绪。 

3.具象思维偏好:对宏大叙事接受度较低,更关注“现实可感”的案例。例如,在“基础”课中,学生对法律案例的获得感高于抽象价值观说教。

三、学习特点:多元化与矛盾性交织  

1.学习动机分层明显:部分学生因缺乏清晰目标而陷入迷茫,表现为自律性差、拖延症突出;另一部分学生虽努力但方法不当,导致“低效勤奋”。需通过问题导向教学、实践课堂等方式激发内生动力。 

2.学习方式依赖网络:00后更适应多媒体教学、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化手段,但对传统讲授式课堂参与度较低。教师需善用在线平台增强互动,同时警惕其“虚拟存在感强、现实体验感弱”的双重性。 

3.圈层化与群体影响:兴趣圈层分化明显(如二次元、电竞等亚文化群体),思政教育可借力其圈层文化增强贴近性,但需注意引导过度实用主义倾向。

教学策略建议  

1.知识转化: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嵌入社会热点分析,例如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案例阐释“共同富裕”。 

2.认知引导:采用“启发式+情景式”教学,如设计“脱贫攻坚”“科技自立”等主题辩论,在思辨中深化理论认知。 

3.技术赋能:利用VR技术还原党史场景、开发思政类互动游戏,平衡其“网络依赖”与“知识内化”需求。 

4.心理支持:建立“理论答疑+心理疏导”双通道,通过课后访谈及时化解学生的理论困惑与成长焦虑。 

总的来说,00后大学生的学情呈现“知识碎片化、认知务实化、学习圈层化”的鲜明特征,思政课需以“理论通俗化、教学具象化、技术适配化”为核心,实现“入脑—入心—入行”的育人目标。

转载:资料库里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