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蕴含的思政课启示

时间:2025-02-28     来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部     阅读0
编者按:

慧思政平台将拣选每日思政热点,根据思政课相关知识解析热点内容,帮助思政课师生正确关注、认识思政热点,以利于广大师生更好地讲授、学习和践行思政课。

一、热点透析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建设和治理水平。根据思政课内容并结合该文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其蕴含的习概论启示: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是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活动的一条红线。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这在保障农民权益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其土地权益至关重要。文件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扩大整省范围,这一举措给予农民稳定的土地预期,让农民能够自主规划土地经营,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主体作用,符合马克思主义中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农民在稳定的土地权益保障下,积极投入农业生产,创造更多物质财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在社会权益保障上,完善户籍管理政务服务平台,推行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民的束缚,让农民在城市中也能享受到平等的公共服务,提升了农民在社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主体地位。
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看,文件聚焦农民增收、生活品质提升等关键领域。在农民增收方面,通过产业增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挖掘乡村资源潜力,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入来源,满足农民对经济富裕的需求;在提升生活品质上,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完善,如深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提升农村电力保障,建设公共充换电设施等,缩小了城乡生活差距。此外,文件指出助力农民持续发展,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概念,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发展智慧农业,为农民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农民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对农民发展需求的深刻洞察和满足。深入开展科技、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为农村注入发展活力,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体现了对农民长远利益的关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保障了脱贫群众和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防止他们因病、因灾等返贫,让他们能够稳定地迈向富裕,切实维护了这部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的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四章)
2.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要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正确方法论,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使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从坚持守正创新角度来看,守正要求在农村改革中坚守根本原则。文件强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这一根本制度不能动摇,这是守正的体现,确保农村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在创新方面,文件提出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例如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这是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需求的创新举措,以新的产业模式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增加农民收入,在恪守正道基础上实现改革创新,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注重系统集成,要求从整体和全局出发谋划改革。文件中农村改革举措体现出系统性。在产业发展上,不仅关注农业生产本身,还重视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农村服务业等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统筹推进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各项改革举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改革合力,增强农村发展的整体效能,避免改革的碎片化和相互掣肘。全面深化改革重谋划更重落实。文件对农村改革进行了全面谋划,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粮食安全到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都制定了明确目标和任务。在落实层面,强化地方政府责任,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切实解决农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文件通过具体政策举措,将全面深化改革的理念贯彻到农村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守正创新明确改革方向与动力,以系统集成提升改革效能,以重落实确保改革成果,推动农村在制度完善、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不断前进,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五章、第六章第四节)
3.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文件中首次提及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一理念具有重大创新意义。在农业领域,聚焦生物育种、智慧农业、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等,这些举措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开辟农业发展新路径。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文件在乡村振兴布局中,致力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以及农村产业协调发展。如在农村产业协调上,强调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不仅发展传统农业,还大力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等,构建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格局,避免产业发展的单一性与不均衡性。绿色发展关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件强调农业绿色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同时鼓励建设公共充换电设施,促进农村能源绿色转型,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开放发展旨在实现内外联动。虽然文件主要聚焦国内乡村发展,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乡村发展也需融入开放格局。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和预期引导,有利于乡村农产品更好地对接国际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促进乡村经济的外向型发展。共享发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文件在多方面致力于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保障脱贫群众的发展成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六章第一节)

二、思政知识链接

【思政知识链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四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五章、第六章第四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六章第一节

三、热点原文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23日发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
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
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