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八大原理

时间:2025-02-28     来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部     阅读0

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形态。之所以强调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论述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形态,主要有两层考虑:第一,思政课建设与其他类型的课程建设有共性,但体现更多的是差异性,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实现了对西方现代课程理论和中国传统课程教育思想的超越和拓展。第二,思政课建设是有其规律可循的,是一项科学性事业和规范性活动,因此对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不能停留在一般性的政治宣传和政策解读上,还需归纳提炼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原理性内容。

初步梳理一下,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成果课程化形态构建的八大基本原理,概括如下:

一是政治性原理。强调思政课的历史传统、使命任务、功能定位、教学内容,决定了思政课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科学引领和政治引导,坚持党管思政课建设,落实党委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责任和主体责任。总书记身体力行,对思政课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这是思政课建设坚持政党引领原理的重要体现。

二是制度化原理。一方面是内部制度建构,完善思政课建设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优化相关政策,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将思政课建设纳入教育强国规划纲要。另一方面是外部制度构建,将思政课建设同落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相衔接,同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相衔接,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相衔接,进一步凸显思政课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

三是双主体原理。强调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落实“六要”“八个相统一”的重要要求。要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学懂弄通做实相统一。

四是知识论原理。将政治性寓于学理性中,将价值引导同知识教育相结合,全面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的知识扩撒。首先,要夯实思政课知识根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其次,要打破思政课知识的学段区隔、专业区隔,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升本硕博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水平,加强民办院校、职业院校思政课建设。最后,要拓展思政课知识扩散空间,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整体联动,同向同行。

五是社会化原理。以社会化思维推进思政课建设,推进大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建设,用新时代伟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阐述党的创新理论,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浓厚氛围。

六是权变性原理。强调思政课教学内容要因事而变、因势而新,完善党的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工作机制,优化完善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更新机制,发挥思政课辨析社会思潮、分析热点事件、化解矛盾分歧、凝聚思想共识的重要功能。

七是协同性原理。强调思政课建设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整体思维,在协同创新上下功夫。坚持学校与社会相协同,实现对社会资源整合与利用。坚持线上与线下相协同,推进思政课数字化转型。坚持育人与成人相协同,将思政课学习纳入学生入团、入队的评价依据。坚持激励与惩戒相协同,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准入和淘汰机制。

八是标准化原理。确立思政课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评价标准和考核要求。

来源:思享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