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导向”,是我们做任何工作的一个基本的遵循。大家写文章、申报项目、做毕业论文等等,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是“问题”。“问题”其实就是“靶子”,有“靶子”才能有方向、有目标。我们思考教育问题,大多都是“路径”“方法”的问题,而本质上的问题就是“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回到我们今天关于思政课教学的视角上来谈“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应当意义更加重大。“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的定位,党和国家用前所未有的政策力度加强思政课建设,讲好思政课、提高思政课育人的成效就成为衡量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所有工作的根本性指标。思政课教学是实现和体现上述所有任务的“最为显性的观测点”,方方面面都拿“思政课”说事儿,任何一位教师的工作状态与课堂教学效果,都会直接影响到全部的工作。因此,大家集中研讨如何讲好思政课非常有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矛盾现象,就是“教”与“学”的矛盾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破解。受教育者——学生的思想状况、成长需求究竟是什么、如果有问题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做教育的是否都清楚?而作为教育者的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方面做了那么多的工作,究竟效果如何呢?(学生的真实评价——你们累得很!思政课不是靠讲道理而是靠解决问题)•讲好思政课,究竟是为了表现,还是为了育人,有一个“本”与“末”的关系。没有好的形式,大多数情况下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但是只有形式,最终不落到“对象”身上,我们的形式还真的就成为形式主义了,这几年关于思政课“形式”与“内容”之争一直没有停息。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几年,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发了多少文章、立了多少课题、搞了那么多的示范课程、一流课程、教学展示与竞赛,我们思政课教学的根本问题是否解决?(分析问题时,还是客观地讲总体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接了这次任务之后,我发现今天这个问题不好,关键在于问题是什么和问题来自哪儿?前几天我看了一篇文章讲,我们现在好多研究,习惯于从文献之中找问题,当然这是理论研究的一种方法,但是,我们非常容易忽略一个问题就是实践中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是面对现实问题,否则我们搞出来的东西,有点像用高射炮打蚊子一样,解决不了问题。思政课教师面临诸多的压力,但是目前来看,讲好课程是绕不过去和回避不了的问题。
讲课不仅仅在“讲” ,更重要的是“思”,也就常说的讲课者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讲”“讲什么”和“怎么讲”的问题。不少的教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战术层面”的技巧和策略上,是受到当下几种力量的“牵引”:
一是“听课”的压力;
二是“展示”的激励;
三是“培训”的误导。
思政课讲得好,需要好的口才与表达;所有真正讲得好的教师,绝不仅仅有口才和表达能力,得有思想、有想法!!!
过去,我们也都关注到思政课教学中的问题,前两天我在“老夏说课”中也大体上归结为五大类问题:基本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和效果问题。但是,我所讲问题,绝大多数是依据思政课的定位要求、依据教材的内容,对理论、对教材所涉及的问题进行阐释和解读。抛开讲不清楚的情况不谈,即使解释的非常专业(有专业话语的解读),但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讲,一是不容易弄明白,二是离他们太远。(借用广告推销中的一词——“痛点”在哪里?)
因此,我个人认为,既然要研究教学中的问题,主要应当面对以下问题:
第一,来自思政课自身的属性定位与要求的问题;
第二,来自几门不同课程面对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三,来自受教育对象本身带有的思想认识问题;
第四,来自教师因“学科”“理论”“经验”差异的问题;
第五,上述几个方面问题背后的环境变化的问题。
第一,思政课教师面对问题的基本立场。存在问题就是想办法解决,但是作为思政课教师在解决或回答问题的时候应当有一个基本的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将思政课教师的“六个基本素养”的要求中,讲政治要强摆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在思政课教学中讲授问题或者回答问题时的基本立场。曾经有一位思政课教师私下问我,学生提到的问题非常的敏感,问我要不要回答。我的建议是:只要提了问题那就得回答,但是在回答此类问题的时候,一是要考虑到教师屁股坐在哪边;二是要考虑回答的环境和技巧。不适合公开公共的场合回答的问题,就应当课下与学生交流;三是对于一时回答不了的问题,想办法争取时间集体研讨。
第一,思政课实施专题化教学的优势。专题化教学是一个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创造性模式(不是只讲该讲内容的一部分)。思政课采用专题化教学可以体现:问题导向;体现研究性教学;与教学时数匹配;易引起学生兴趣;教师的学科特长,等等。
第二,思政课实施专题化教学的要点。
一是需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本身的几对关系(几门课之间、一门课中章节模块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教材与教学之间、讲授与考核之间),加强顶层设计(专题化教学一般应当是要统一的安排);
二是深刻理解课程内容,尤其是要吃透教材(我们一些教师不研究教材),做到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一是不能根据教材的体例或顺序来设计专题,而应当从教学的根本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既有知识、能力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思想、理论的目标) 二是专题化教学最好是建立在有一定学习资源(平台),鼓励学生事先预习和学习基本的知识的基础上开展(这一点很难,但是得有办法引导) 三是教学方式应当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个人认为还是应当和学生的基础有关(高职类学校不开设“原理”“纲要”就影响了专题教学的实施) 四是专题化教学离不开考核方式的改变,如果还是以知识等客观性内容为主要的考核对象的话,讲的内容不考、考的内容不讲,影响效果。
专题化教学,无论是它的优势,还是存在的不足,都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或者说教学设计都是需要精心准备的。而不是临时起意或者随心所欲地进行或者开展。要做好思政课专题化教学应当考虑好以下的问题并做好准备:
首先,要分析教学环境因素(先看有没有开展专题化教学的条件——学生、教师)
其次,如何进行教学专题的设置(面临着教学内容的取舍问题)
再次,要设计好专题化教学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决定该模式成败)
最后,好与不好最终还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