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一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时间:2022-08-12     来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部     阅读0

image

image

 

一、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面向我校本科大一年级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政课体系中的重要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本门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之后学习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先修课程。本门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等方面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公共基础理论课。

三、课程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既强调基础理论素养,又注重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具有先进性、适应性的创新型人才的方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

(1)教学内容突出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和时代性

本课程将教材内容分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理想信念教育和法治观六大板块,章节内容整合划分为十六个专题。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生动活泼地讲授专题的基本知识,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政治性、理论性和思想性相统一。

(2)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增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针对应用型高校学生实践性和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采取案例分析、问题导入式教学、任务驱动、小组讨论等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研究与体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实现将教学重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在互动中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3)教学手段突出信息化,加强“互联网+”教学模式

通过网络共享课程,建设师生交互的在线学习资源,通过现代化智能教学工具,实现师生的即时互动,形成线上课堂,并与传统课堂相结合,构成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4)教学评价突出多元化,综合立体、公平公正的给予学生量化的评价

本课程注重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内容设置上体现多层面、多维度,特别强化课堂实践教学的学习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提升综合应用能力。评价主体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打破传统的“一刀切”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课程成果

1.负责人张媛媛主持在研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案例集的编写及其思政价值的实现探索》,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项目《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劳动精神培养研究》,参与完成校级课题《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企业化课堂管理的方式研究》。2021年获得山西应用科技学院“骨干教师”荣誉称号、“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校级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和教学要件评比活动中获得教案文科组一等奖,团队获得校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022年获得山西应用科技学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线上教学案例《双向互动互促教学》获得校级创新教学类优秀案例。

image

2.成员徐志丽教学改革项目“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获得校级三等奖。

image

3.团队成员郜晨主持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研究》,参与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项目《新时代优秀“家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参与完成山西省教学改革项目《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2021年获得山西应用科技学院“骨干教师”荣誉称号、“改革先锋”荣誉称号;2022年获得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2022年获得山西应用科技学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师。

image

4.团队成员柳淑姣主持省级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新时代革命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2021年获山西应用科技学院“骨干教师”荣誉称号、“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22年获得“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image

5.团队成员黄婷2021年获得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教师基本功大赛文科组二等奖。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