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建议

时间:2022-04-09     来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部     阅读0

原创 高校思政课教指委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关键词]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建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主渠道。下面就六中全会精神如何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提出教学建议。

 

一、总体要求

       《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把《决议》精神融入“概论”课教育教学中,要把握以下总体要求:

       第一,要深刻认识学习贯彻落实《决议》精神的意义。《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揭示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基因和密码,充分彰显我们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责任担当、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把《决议》精神融入“概论”课教育教学对于青年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使青年学生更好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准确把握《决议》精神融入“概论”课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要通过把《决议》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第三,要在教育教学中坚持正确的原则。一是坚持政治性原则,要完整准确理解《决议》精神,用正确党史观、唯物史观、大历史观解读《决议》文本,在重大提法上必须和《决议》权威表述保持一致;二是坚持系统性原则,从整体上把握《决议》精神和主要内容,系统讲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既要突出重点,又要防止出现片面化;三是坚持针对性原则,要针对青年学生重点关注的《决议》内容,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释疑解惑;四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讲解时要密切联系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历史巨变。

 

二、重点内容

       (一) 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决议》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断实现新的飞跃这一问题进行了新的概括。明确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飞跃。这是《决议》在十九大报告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所做的一个新的理论概括。在“概论”课教学中,要把这三大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关系讲清楚。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着不同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紧紧围绕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解决不同历史阶段面临的不同历史任务的理论成果。

       第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创新取得的“四个伟大成就”和实现的“四次伟大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创立并不断发展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创立并不断发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第四,坚持在“两个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内涵,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演进的内在逻辑。应不断认识、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认清世情、国情和党情,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从党的百年奋斗史看,我们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一百年来,我们党正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团结带领人民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才创造了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的辉煌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 阐释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也是“概论”课的重要内容。《决议》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飞跃和理论创新的成果。

       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时,结合《决议》中指出的“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的分析表述,揭示出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均以失败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对国情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形成的。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时,结合《决议》对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艰辛曲折的奋斗过程的阐述,揭示出毛泽东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形成的理论概括。

       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时,把《决议》在第一部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中指出的“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和第二部分“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指出的“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分别融入充实到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以及继续发展的历程之中。

       在讲授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时,需要重点阐述好毛泽东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决议》将“坚持独立自主”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重要意义。在讲授群众路线内容时,可适当结合《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党的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阐释坚持群众路线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时,要重点讲清楚毛泽东思想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时,要结合《决议》中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胜利与挫折,阐释这一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时,要注意将《决议》中“坚持统一战线”作为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融入相关内容。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时,注意《决议》强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和《决议》用三个“结束了”、一个“废除了”和一个“实现了”揭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意义。

       在讲授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时,要结合《决议》关于“党领导建立和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国家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的表述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进行重点分析阐释。

       在讲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时,要重点说明,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三) 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也是“概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决议》精神融入这一部分教学内容,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开创。《决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部分教学中,要重点讲清楚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和这些贡献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决议》指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教学中重点结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主要内容,讲清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坚持和发展。《决议》指出:“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中重点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主要内容,讲清楚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决议》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是《决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的最新概括,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是教学中要特别予以关注的。

       (四) 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课题、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决议》一个重要特点是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用占一半以上的篇幅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九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当代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课题、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进行了新的阐释。“概论”课尤其要注意将《决议》中的这部分内容融入教学中。特别要说明一下,由于许多学校已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作为单独一门课程进行教授,因此,不同学校在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要特别注意内容的协调,既要避免课程内容的完全重复,又要避免出现重要内容的遗漏。

       第一,要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课题。《决议》指出:“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回答的时代课题在党的十九大概括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大大丰富和拓展了,这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进一步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要结合《决议》,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之后一个独立的时期,标示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二是要讲清楚为什么把“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要结合中国现代化史、新时代的主要任务和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讲清楚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突出这一时代课题的重要性和把这一时代课题作为新思想要回答的时代之问的重要意义。三是要讲清楚为什么把“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当作时代课题。要从世界社会主义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的重要论述,讲清楚建设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新时代的紧迫性、必要性、重要意义。四是要讲清楚三大时代课题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从理论上说明,这三个时代课题共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建设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第二,要全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决议》将新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十个明确”。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教学来说,这是较大的变化,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融入。为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讲清楚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中拆分出来的内容。“十个明确”与“八个明确”相比较,重大的变化是将“八个明确”中的第八个明确拆分为第一个明确和第十个明确,第一个明确强化了党的全面领导,突出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第十个明确突出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和具体部署。这两个明确首尾相连,像一根红线贯穿于“十个明确”的始终和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突出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时代课题。二是要讲清楚“十个明确”中新增加的内容。《决议》中的第七个明确,即“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完全新增加的内容,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建设的新布局,突出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三是要讲清楚“十个明确”中对原有“八个明确”作了丰富和发展的内容。如“十个明确”中的第二个明确增加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第三个明确增加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容,并对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有新的表述;第四个明确突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了新的时代内容;第九个明确突出了“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在外交战略中的价值目标。这些新表述进一步反映了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精神。四是要讲清楚“十个明确”的逻辑关系,进一步说明新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十个明确”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目标任务、发展理念、发展布局(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发展动力、治国方略、战略重点、战略保证、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方面。这十个方面从整体上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三大时代课题。五是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的十三个方面成就。《决议》从十三个方面,分领域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重点总结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进一步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践中产生并接受了实践检验、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十三个方面成就中的原创性思想本身就是新思想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全面讲授新思想的主要内容时,要把十三个方面的成就分别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相关教学内容中。

       第三,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五个是”阐述了新思想的历史地位,《决议》对新思想历史地位又进行了新的阐释,这也是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解的问题。一是要从学理上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要重点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结合”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贡献。二是要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精神和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相关论述,从理论上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光辉典范。三是要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要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两个结合”,深刻回答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要从理论上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飞跃是前后相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四是要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要结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治国理政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十八大以来当代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从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相结合的高度说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在领导治国理政过程中进行了具有开拓性意义的理论创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