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4
来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部
阅读0次
今天转载的文章内容,是目前高中阶段所开设的四门必修课(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经济与社会;3、政治与法治;4、哲学与文化)和三门选修课(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2、法律与生活;3、逻辑与思维)的课前导语。从这七门课的内容概述来看,与我们大学的几门思政课有一定的交集。如果大学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起点或者讲授内容还达不到中学思政课的水准(这种可能性是完完全全存在的,不是大学的教师,教学水平自然高于中学教师)。希望大学思政课教师好好看看!!!
从根本上讲,我们坚信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这有助于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哪儿去,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通过学习本课,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将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回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路,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前所未有的变化?通过学习本课,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将明确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如何发展的?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通过学习本课,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将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我们怎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通过学习本课,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将准确了解新时代中国的奋斗目标与宏伟蓝图。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制度,与一个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人民的命运密切相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如何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探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升参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自觉性和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消费各种各样的产品,接受各种各样的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是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生产和提供的。劳动者从事生产、提供服务都离不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看似离我们很远,实则与我们密切相关,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它。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优势?让我们带着好奇心去探索这些问题。我们每天消费的产品都是利用各种资源生产出来的。要更好地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要,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离不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为什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什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理解这些问题,就会明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何能够成就中国经济的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地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何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怎样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探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认识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中的有关问题;有助于我们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要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需要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到底“新”在何处?怎样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会明白这些看似抽象的理论原来与我们]每个人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说为我们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在做大“蛋糕”,那么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分配就是在分 “蛋糕”。“蛋糕”分配是否公平合理,会 影响人们做“蛋糕”的积极性,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怎样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我们会从中找到答案。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反抗压迫、抵御侵略的斗争中,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衡量一个政党的先进性,就是看它在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等方面所具有的优于其他政党的特质,看它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同阶段所起的引领作用。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波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一步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本质要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扬人民民主,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同时要正确行使国家的各项职能,为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本,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相适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法者,治之端也。”治理国家和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无论哪个国家,什么时候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 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推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世界?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不同时代的哲学家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回答。哲学是人们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美好生活的向导。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在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精神。学好哲学,终身受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而且需要哲学知识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样的哲学?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走进哲学,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创造更亮丽的青春。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首先要回答的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弄清这些问题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把握好这 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都具有重要意义。世界是物质的,也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我们要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寻觅社会历史的真谛和规律,探索人类认识的奥秘,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社会历史的发展遵循什么规律?人类认识是从哪里来的?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生,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人的正确认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有没有客观真理?人们如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什么?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点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价值选择,也会产生各种烦恼与困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人活着的意义何在?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目标?怎样实现这些目标?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了解价值观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把握价值实现的正确途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哲学是文化的活灵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同一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的文化。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如何认识外来文化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的资源建设和发展当代中国文化?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走进社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产品日益多样,文化生活精彩纷呈。你是否认真思考过:什么是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发展。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正确认识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如何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正确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近两百个国家,它们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各不相同,人口数量、发展程度也大不一样。环顾世界,我们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要解释这种现象,我们就应该清楚:国家是什么?国家是怎样分类的?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有哪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明确由于国家的历史传统、现实国情等不同,其发展道路也必然各具特色。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一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基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统一与完整、保障国家管理的有效与便利等方面的考虑。国家的结构形式,决定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独立自主地决定国家的结构形式,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主权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国家间相互依赖更加紧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也面临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的挑战。中国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中国外交进入新阶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世界各国如何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哪些智慧和方案?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将加深对中国外交政策的理解,拓展国际视野。国家与国家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随着主权国家之间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世界多极化成为当代国际政治发展的趋势。中国在世界舞台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基础。但是,和平与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人类应对共同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哪些力量在推动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有哪些利与弊?如何适应和引导经济全球化以使其更好地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怎样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将开阔国际视野,培养开放包容精神,树立合作共赢意识,提高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自觉性。经济全球化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系列难得的机遇。机遇稍纵即逝,机会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只留给那些放眼全球、具有国际视野的人。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并不是都长满鲜花,还会布满荆棘,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不得不应对的挑战。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的对外开放只会更加扩大。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机遇。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是世界发展的积极贡献者和有力推动者。在国际社会中,国际组织特别是政府间国际组织充当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联合国、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非洲联盟等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国际组织是如何建立的,各自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遵循什么宗旨,发挥什么作用,面临什么问题?中国与它们的关系如何?中国参与或倡议建立的新兴国际组织及机制有哪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将明白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的重大意义。国际组织在处理各种国际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是当今国际社会日益重要的行为体、全球治理的重要载体、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国际组织非常多,其中有一些国际组织格外重要,它们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媒体报道中,这些国际组织不仅影响着各国的政策,而且影响着各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国际组织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中国日益走向开放,国际组织越来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舞台。中国不但加强与主要国际组织的联系,而且积极推进新兴国际组织的发展,并倡议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国在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同时,也积极影响世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公民,我们应当从生活的各个方面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构建的法律体系中,民法与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关系尤为密切。民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许多条文包含“权利”二字。民事权利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并贯穿人的一生。那么,民法包含哪些民事权利和义务?权利人应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义务人没有履行义务可能承担什么法律责任?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民法的世界。民法为我们的一生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根据民法,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民事权利与义务相一致,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信等原则。民法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优先保护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健全财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的财产权的保护。物权是最基本的财产权。我国对物权实行物权法定、平等保护等原则。知识产权是财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驾护航。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重合同、守信用是全社会的共识。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除了依靠诚实守信等道德约束,还需要合同法律制度的保障。法律通过规范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维护诚信、健康的市场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无救济则无权利。”这句古老的法律谚语表明,假如法律不能为权利提供保护,无法对侵权人追究法律责任,那么,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将只停留在纸面上。法律应当针对侵权行为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权利人在行使权利时,也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不逾越权利的边界,更不得滥用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基于婚姻、血缘等关系,由一定范围的亲属组成的共同生活的单位。婚姻是由法律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产生的夫妻关系。对婚姻幸福和家庭美满的追求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根据法律的规定,父母子女之间有哪些权利义务?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分别有什么要求?结婚要具备哪些条件,要履行哪些程序?夫妻之间有哪些权利义务?这些都是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对于维系婚姻、促进家庭和睦具有重要意义。温馨幸福的婚姻家庭既需要亲情和爱情的精心维护,也离不开法律的有力保护。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夫妻和谐相处、家庭成员之间敬老爱幼,这是婚姻家庭法律立法宗旨的集中反映。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既是家庭成员,也是相应的权利义务的承载主体。了解婚姻家庭制度,有助于我们与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建设和睦家庭。“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如果说爱情是婚姻关系的灵魂,那么法律便是婚姻关系的铠甲。男女平等、财产共有、救助义务等法律规定为婚姻关系的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夫妻双方的理解和包容则是实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婚姻誓言的关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我们可以用劳动实现价值,以创业点燃理想,为自己和国家书写美好的明天。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选择创业,就要同时面对机遇和风险。无论就业还是创业之路,都不会是一条坦途,都需要遵纪守法。劳动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经营者如何公平竞争、诚信经营、依法纳税?这些都是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我们终究要告别校园生活,离开父母的羽翼,走上就业之路。作为劳动者,我们要了解与职场有关的法律,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个明白的劳动者。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创业者除了满怀激情地投身企业创办与经营,还需要具备法律常识与风险意识。经营者既要尊重市场法则,也要遵守法律规则,公平竞争。经营者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可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社会成员在交往过程中难免因权利受侵害、义务未履行而产生争议,引发纠纷。纠纷发生后,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不打官司能解决纠纷吗?怎样打官司?由谁来提供证据?这些都是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和解、调解、仲裁、诉讼都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手段,但是,它们在适用范围、参与主体、程序推进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运用,以便妥善解决纠纷。在长期实践中,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了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多样的纠纷解决方式。这些方式各有优势,功能各有侧重,为人们提供了多元的纠纷解决途径。尽管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存在诸多差异,但是无论在哪种诉讼活动中,当事人都依法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在起诉、应诉、审理、判决等各个阶段,司法机关、当事人等均应当严格遵守诉讼程序,合理运用证据规则。司法机关依法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公正裁判案件,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生活和学习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遇到问题怎么办?“想一想”怎么解决。“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思维方法不同,效果大不一样。思维科学,问题解决起来事半功倍;思维不科学,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学习科学思维,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要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就思维自身而言,思路必须清晰。思路是否清晰,要看思维是否合乎逻辑。科学思维离不开逻辑。为什么同在一起学习,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努力,学习效果却不同?人的思维究竟具有怎样的特征?思维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其特征有哪些?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揭开思维的神秘面纱,了解思维及其基本形态的含义和特征,理解不同思维形态的独特功用以及彼此相辅相成的关系。说话能否打动听众,写文章能否折服读者,辞藻和章法固然重要,但基础性的问题还是在于语言是否符合逻辑。语言的明快,在于思维的清晰、敏捷。要想准确鲜明地表达思想,思维必须合乎逻辑。那么,逻辑到底是什么? 思维怎样才能合乎逻辑?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逻辑的含义,明确合乎逻辑的思维究竟需要遵循哪些基本要求。人人都有思维,为什么有的思维缜密而精妙,能够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而有的思维构想虽然不失美妙,却是不结果实的智慧之花?实践一再证明,只有科学思维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明确科学思维的含义,了解科学思维的特征,理解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让我们的思维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某部网络小说写道:“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我有翅膀吗?没有,所以我也没办法飞。”在生活和工作中,与此类似的许多议论,乍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仔细想来却又疑窦丛生。问题出在哪儿?怎样才能把这样的问题说清楚、道明白?这就少不了逻辑的帮助。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知道如何明确概念、准确判断、正确推理,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合乎逻辑。人们常说,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细胞出了毛病,机体就会产生故障。同样,概念出了问题,相关的思维也就会不正确。那么,概念究竟是什么?为了让思维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们如何才能准确地把握概念?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知道概念具有怎样的逻辑特征,如何才能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掌握明确概念的具体方法。虽然概念能反映认识对象的本质属性,但仅凭概念还不能明确地表达思想。人们要进行思想交流,需要将概念结合起来,形成判断。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那么,判断是怎么构成的,有怎样的逻辑特征,又有哪些类型?判断的类型是依据怎样的标准划分的?如何才能正确运用不同类型的判断?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判断的特征和结构,理解判断类型的划分依据,掌握正确运用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的方法。有人说,合乎情理的推理是人类了不起的心智能力。但人类的推理并不都是正确的。有些推理似是而非,如何才能分辨其正确与错误?从真实的前提如何“保真”地推出真实的结论?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演绎推理是形式逻辑的核心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揭秘演绎推理从真前提得出真结论的“保真”玄机,理解演绎推理的要义,学会正确地运用演绎推理。生活中,有人“吃一堑,长一智”,有人却“在同一地方摔倒多次”;有人能“闻一知十”,有人“举一”却不能“反三”。这些都与能否运用归纳推理或类比推理有关。那么,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怎样的推理方式?如何才能恰当地运用这些推理?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和类型,学会运用归纳推理探求事物的因果联系,寻找事物现象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同时,我们还将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和方法,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叩问创新思维之门。中医治病,常用“四诊”(望、闻、问、切)和“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全面诊察,综合分析,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原则,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辨证施治。中医诊治是如此,我们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也应如此。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事物总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我们如何才能正确判断社会万象中的是非、正误、主次,人生历程中的真假、善恶、美丑呢?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刻舟求剑”为什么显得愚蠢?“草船借箭”为什么显得智慧?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面对问题和挑战,怎样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辩证思维的特征,学习用分析的视角深刻地认识事物,用综合的方法全面地看待问题,在辩证的分析与综合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什么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即使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成谬误”?为什么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真理与谬误、难与不难之间有没有鲜明的界限?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进程?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在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基础上理解适度原则,学会用适度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的变化,把握事物的发展。在有的人看来,中华传统文化不是精华,就是糟粕;对待西方文化,不是全盘接受,就是全盘否定。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错误?如何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辩证否定的要义,学会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和创新,提升推动认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问题人人会想,结果大不一样。有的人半天理不出一个头绪,有的人却能快刀斩乱麻,直奔关键;有的人仅对熟悉的事情得心应手,有的人对新问题也能应对自如;有的人只会“纸上谈兵”,百无一用,有的人却似“曹冲称象”,巧解疑难。思维结果上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在哪里?时代不断前行,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需要以实践为基础,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吸取他人的失败教训,灵活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积极开动脑筋,善于开拓创新。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遇到问题时能够触类旁通,解决问题游刃有余?为什么有些人不仅能够构建美妙的“虚拟世界”,还能够把理想逐步变成现实?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开动脑筋、积极创新。但创新不可能是凭空进行的,而是需要我们善于联想、学会迁移、发挥想象。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什么是创新思维,它有哪些特征;了解联想有哪些方法,如何借助联想提高创新能力。有人说:“如果我们只有一个主意,就没有比这个主意更危险的了。”那么,更多的主意如何产生?思路如何打开,又如何聚焦到特定的问题上?逆向思维是不是什么事都“倒着来”“对着干”?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学会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辩证把握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的互补关系,提高创新思维的水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什么我们国家每五年都要制定一个发展规划?在生活和学习上我们是否筹划了自己的近期目标,做好了自己的长远规划?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学会综合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立足现实用超前思维规划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