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比赛文件和模板,我们一般会把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成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学习特点三个部分。这一部分不用写太多文字性的东西,内容高度概括,加以数据支持即可。
最好是把能够详实反映学生整体与个体情况的数据图放进来,能够准确地预判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就可以了。学情分析层次不清晰,或者没有具体的教学数据支撑。而缺少任何一点都会成为扣分点。建议用图形来统计学生的学习数据,以达到清晰直观的视觉效果,比如雷达图、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等。
在写三部分前,我们必须明确授课的对象,采用了哪些工具进行数据的采集。像是问卷星、评估系统或者访谈等。在比赛中,获得高分的材料本质上是踩到、踩全了得分点。因此,我们要先了解这部分的得分点是什么。
在教案和教学实施报告中,学情分析在表述形式上差异不大,内容都是这几点。教案评分标准中对学情分析部分的要求描写更加详细,我们以此为例。
知识与技能基础
主要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主要阐述学生经过先前课程学习,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还存在哪些不足。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检查、考试成绩等方式,得出精准的数据,并以柱状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
在表述上可以是:已经初步了解/掌握了……知识,测试均分超过……分;具备了……基本技能/能力,但较为薄弱,测试均分低于……分;还欠缺……知识/技能。
以汽车维修与保养课程为例,认知和实践能力的内容就可以这样写: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部件的检查与维护,具备汽车维护的基本素养和认知基础。但在处理复杂故障诊断、高级电子系统的维修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方面存在技能短板,缺乏汽车维护的实践经验,学生习惯于模仿操作,创新思维有待提高。
学习特点
这部分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模式和行为习惯、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等。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问卷调查、与学生交流等方式,了解她们对新知识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从而采取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喜欢图文视频等直观的学习形式等。在不足上,可以写小组协作能力不够、注意力维持时间短、不敢或不善于表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