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中国构架
时间:2023-04-25
来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部
阅读0次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提炼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在世界图景中实现了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理性自觉。只有在这种自觉层面,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才能在充分理解世界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凝聚共识:一方面充分探索自身发展道路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另一方面为这种探索不断地提供理性的修正与反思,从而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建构自身发展的理性逻辑,确立自身发展的理性构架。
虽然现代化的理论出现于20世纪中期,但现代化的实践已有很长的历史。自文艺复兴以来,在世界历史维度上,现代化已经展开。可以说,现代化早先体现为西方先发国家的现代化。在当下的理解中,人们一般把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看作一个无差别的整体过程。实际上,先发国家的现代化,如英、法、德等国,虽然有共同的特征,但在一般特征之下,各国却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按照我的理解,西方现代化的基本构架有三个基本要素,即资本逻辑、形而上学与民族国家。这三者在逻辑关系上以资本逻辑为基础,对西方现代化发挥着同向促进作用:资本逻辑构成西方社会生活变迁的基础,推动着工业化的发展,形而上学为这一变迁提供了合法性证明,而民族国家则为这一变迁提供了制度与组织保证。虽然三者对西方现代化都发挥作用,但在不同国家,三者的作用存在着差异。在英国,资本的逻辑表现得更为充分,通过工业革命直接推动社会发展与社会变革。而在法国,民族国家表现得更为充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现代民族国家概念与“法兰西民族”这一概念有着重要关联。比较而言,在德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其哲学理念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分析、理解。在英国、法国都已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时,德国还是一个邦国林立的封建国家。面对已经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英国、法国,如何走出具有德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自康德、费希特到黑格尔这些哲人面临的问题。透过这些思想家的晦涩语言,我们能看到他们关注的问题。从现实的视角来说,就是德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何以可能。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小逻辑》《逻辑学》《法哲学原理》中所作的哲学论述,说到底就是批判地吸收英、法等先发国家的哲学精神,以便在更高的层面形成自己的民族精神及其哲学表达。在《精神现象学》中对感性确定性、知觉与知性的讨论,特别是对自我意识的重新表达,都体现了黑格尔对国际最前沿思想的理解与反思。在《法哲学原理》“市民社会”章中,对英国政治经济学的反思,更能体现出后发国家如何在更高层面超越现有发展道路问题,以及后发国家如何在更高层面形成自身发展道路的理性表达问题。这些思考,第一,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参考;第二,为我们在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层面表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工业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同样离不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只有通过新型工业化,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新发展格局;也只有通过工业化的整体发展,才能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此意义上,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有着共同特征。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新型现代化构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非常明确地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是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也不同于苏联以城市辐射农村的革命,从而走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与实践历程证明,中国要走现代化道路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绩表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保证。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人民至上。人民至上,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原则,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与旨归。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至上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提升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需要,实现共同富裕。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的现代化就是要解决这一矛盾。二是实现人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协调发展。这一点非常重要。现代物质生活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展开,容易导致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的疏离、个人的肉体存在与人的心灵存在之间的疏离。人民的美好生活不能只停留于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层面,由此决定了人民至上的第三个层面同样重要,即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四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人民参与民主政治的能力,并从制度上保证人民至上得到实现。五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如果说西方现代化导致了人的异化与物化,那么避免这种状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正是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观的最终归宿。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总体性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从工业革命开始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一般而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各自的主导性特征。对于后发国家来说,这些不同阶段的要求与问题会在同一时空中聚集。由于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水平差异,中国社会也会在同一时间遇到相似的发展问题,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具备总体性思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就是一种总体性思维。正是在这种总体性思维下,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性思维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思维特征。第四,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视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离不开世界历史与全球化这一大的历史进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与西方现代化的资本扩张和殖民统治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种相互支持、相互承认、相互包容、共同发展的新型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的成功,将会改变人类文明近代以来的发展道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